心肺功能
是衡量身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与健康、寿命都息息相关
有研究表示
心肺功能好的人
或可延寿6~7年
胸闷、气短等症状
上楼吃力、走路气喘吁吁......
这可能是你的心肺功能出现了问题
【本文审核专家】
张振鹏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心血管科 主任医师
01
心肺功能会影响生命的长度和质量
心肺功能好的人,神经功能、激素调节能力、情绪状态、各脏器的功能都较好,身体耐力和抗疲劳能力较强。
“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间”,“心”“肺”这两个词实际代表了循环功能和呼吸功能,而循环和呼吸是维持我们生命运动最基本的功能。
研究表明:心肺功能好的,长期从事规律运动锻炼的人,寿命相对延长约6~7年。
心肺功能越好,患病风险越低,从而降低死亡率,延长寿命。
心肺功能差,可能导致代谢能力降低
容易出现血压升高、血脂代谢异常、尿酸代谢异常、肥胖超重、血糖升高等问题。长期以往,会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如冠心病、脑梗、脑卒中、心力衰竭。
心肺功能差,更易衰老
衰老是有规律可循的,适当动起来,让心肺功能不减退,血管畅通,肺脏能够吸入充分的氧,心脏有充分力量把氧气通过血管,送到全身,满足身体需要。
心肺功能差,增加心衰风险
一个心肺功能良好的人,往往能承受更大负荷。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的女性心脏病发病率较高,男性比女性大约提前10年心脏衰老。心脏就像汽车的发动机,若缺乏锻炼,其功能会加速衰退。运动是维护心脏功能的核心手段之一。
心肺功能差,增加脑萎缩风险
心肺功能越强的老年人,大脑皮层萎缩率越低。
02
2个方法自测心肺功能
一口气爬三层楼,观察身体状态
如果没有明显上气不接下气、气喘吁吁,甚至出现胸闷、胸疼等不适,证明心肺功能基本在正常范围内。
憋气测试
屏住呼吸,可以坚持20~30秒,证明心肺功能基本在正常范围内。
20秒以下,证明心肺功能可能较弱。
03
运动是改善心肺功能的优选
一般来说,从30岁开始,心肺耐力水平每年下降1%。生理学研究显示,40岁后,心输出量每10年下降5%~10%,肺功能每10年下降约10%。如果遵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运动方式,可减缓下降趋势。
改善心肺功能原则:量体裁衣、适可而止、循序渐进。
老年人或心肺疾病患者
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功法属于中低等强度的运动,适合中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础心肺疾病的人进行心肺康复锻炼。
对于中老年人和既往有心脏及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切勿因追求效果而盲目快速增加运动量,以免造成运动损伤或进一步恶化心肺功能。
中青年人
每周坚持完成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及喜好进行选择运动方式。
运动后或运动过程中,可测量心率,计算公式为(220-年龄)×0.8=次极量心率。建议运动后心率不超过该次极量心率。若超过,则表示运动强度已超出身体耐受范围。
另一种简单方法是,在运动后尝试说一句完整的话。如果能轻松说出,则运动强度适中;若讲话困难,则可能已达到高强度。
推荐:开合桩增强心肺功能
【功效】
吐故纳新:通过开为吸、合为呼,排除浊气,提高血氧饱和度。
激活心肺:增强心肺功能,改善呼吸短促。
调节神经:有效调节副交感神经,缓解心慌、心率过快等问题。
开合桩不仅是动作的开合,更是呼吸与动作的内外配合。通过这种动态练习,能让胸腔更好打开,肺通气量提升,血氧饱和度更加饱满,达到身心双调的效果。
【具体动作】
1.缓慢屈膝松髋,身体保持垂直中正。
2.重心过渡到右腿,左脚由脚跟到脚尖抬起,向左侧开步落脚,重心平稳过渡。
3.伴随松髋微屈膝,两手置于腹前,掌心相对,与头同宽。
4.缓慢由腹前移至胸前,同时打开,身体直膝站立。
5.开掌时,两掌心始终相对,避免外翻、耸肩和翻肘。
6.缓慢屈膝松髋,双手合至腹前,注意是肚脐四指下方的关元穴水平线,而非肚脐。
7.缓慢垂直落臂,直膝站立,重心右移,收左脚还原。
【核心要点】
动作特点:像热气球一样热胀,整体掤圆打开,不仅是手掌劳宫穴对拉拔长,更是肩胛肋骨的开合。
小贴士:
动起来,提高心肺耐力,就是在积攒长寿资本。即使是低强度运动,如做家务,只要每天坚持练习,同样有效。如果每天能减少久坐一小时,我们的体重、血压、腰围都会有所下降。
心肺功能是影响寿命的重要指标
1.心肺功能越好,患病风险越低,从而降低死亡率,延长寿命。
2.心肺功能差,可能导致代谢能力降低、更易衰老、增加心衰风险、增加脑萎缩风险。
3.自测心肺功能:一口气爬三层楼,观察身体状态;憋气测试。
4.运动是改善心肺功能的优选。
来源: CCTV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