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2日消息(记者 宓迪)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2日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25年邮储银行积极应对低利率的挑战,通过提升资产负债管理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加快构建更加均衡、稳健的资产负债表,使邮储银行的业绩表现得更有韧性。
对于资产负债方面的安排,刘建军表示,邮储银行主要有以下考虑:
首先是全面提升贷款的均衡配置能力。简单回顾过去几年,2020年前,邮储银行的贷款增长主要以零售贷款为主,零售贷款的新增占比达到了70%,少量的公司贷款主要是以央国企为主,这是第一个阶段。2021年,邮储银行聚焦五大差异化增长极,推动个人经营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主动授信这三极贷款余额占比超过60%,这些贷款成为稳定营收和息差的重要支撑。2022年以来,邮储银行推动公司业务转型发展,近三年公司客户数平均增长16%,公司贷款增速达到了17%,公司贷款余额占比提升到了41%,公司业务的异军突起成长为全行营收利润的重要增长极。这两年邮储银行推动信贷多元化、均衡化发展,助力公司业绩指标的优异表现,2024年,邮储银行的信贷增速是9.38%,高出行业平均近2个百分点;利息净收入增长1.53%,净息差1.87%,处于同业的较优水平。
刘建军表示,该行将继续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发挥该行资源禀赋优势,具体有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强化县域的经营服务。城市的金融供给非常丰富,但是在县域金融供给仍然不够充分,秉承网点资源优势和下沉市场的优势,要加大对县域的金融服务。去年邮储银行县域贷款增速是16.2%,高于整体贷款增速7个百分点,今年邮储银行要围绕农业生产经营、生活消费、假日文旅、标准化农田建设和县域的农业龙头产业,加大信贷投放。二是今年要实现公司业务的稳健赶超。2025年,邮储银行受化债的冲击比较小,将继续聚焦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城市业务加大服务创新,力争实现公司业务再上一个台阶。去年邮储银行服务科技型企业客户数增幅超30%。三是在零售业务方面,巩固零售业务的优势,继续探索新的获客模式,在普惠小微以及“三农”贷款方面持续发力,用新的模型、新的授信政策、新的审批规则来拓展新的信贷客户,同时在高端客户方面也持续发力,巩固该行零售业务的优势。
刘建军表示,还要巩固资金大行的负债核心竞争力,邮储银行拥有大量稳定、低成本的存款。去年存款规模突破15万亿元,占总负债的95%,同比多增900亿元,增速9.5%,这个增速在同业中表现还是比较亮眼的,关键是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保持了低的付息率,付息率1.44%,为上市可比同业的最低水平。面对存款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变化,邮储银行今年仍然坚持几条原则:第一是坚持“价值存款”的基本考核口径。第二是要通过扩大客群做大自营存款。邮储银行不仅要依靠代理存款,同时要更多地发展自营存款来提高经营效益,所以今年邮储银行会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通过扩大客群来做大自营存款。刘建军表示,今年到现在自营存款已实现同比多增超千亿元,而且成本还是稳定在比较低的水平。通过精细化的负债管理策略,该行希望打造负债端又稳又好的优势。同时还要继续做好支付结算、客户绑定等工作,稳住活期存款。总而言之,通过这些措施,希望负债实现低成本、稳健的发展。
此外,实施更加灵活、主动的非信贷配置策略。邮储银行深耕资金资管业务。表内非息资产规模达近7万亿元,是全行营收利润的稳定器,2024年对全行营收和利润的贡献分别提升1个和8个百分点。去年四季度以来,市场利率先是单边下行,后变为双向波动,邮储银行抓住一些机会,灵活调整投融资策略,在去年底提前调整存款政策,锁定低成本自营存款,抓住非信贷资产的配置机会,确保资产负债匹配。未来随着资本实力加强,邮储银行的策略选择还能更加灵活。
“坦率地讲,过去我们的资本紧平衡,我们很多时候在债券市场投资受到了束缚,今后资本到位以后,我们可以更灵活地采取投资策略,比如说我们可以实施更多元的账户配置策略,加大资产交易的流转,助力我行营收利润来源更加均衡、业绩表现更有韧性。”刘建军说。
关于2025年的息差,刘建军表示,息差仍然面临下行的压力。去年LPR的下行以及按揭贷款存量利率的调整都会带来一定的压力,但是还是希望息差保持处于行业优秀的水平。息差本质上是总量、结构、定价、资本管理的综合表现,今年邮储银行将继续坚持三大策略——更加均衡的信贷投放、行业领先的核心负债能力、灵活的非信贷配置,作为对息差的长期支撑。邮储银行将一如既往地加强对息差的主动管理,同时也更加强调息差管理的“综合视角”,确保客户经营的“量价险”均衡,形成更加均衡的业务和收入结构。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