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鸟的栖息,检验一座城的温度;一群鸟的归来,彰显一方水土的温情。
近年来,长治市以“保护自然、服务人民、永续发展”为目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大力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与全省同步探索构建就地保护、法规制度、技术支撑等六大体系,建立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34个自然保护地,湿地总面积达1.68万公顷,形成了以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国家级地质公园、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为核心的种类多、分布广、覆盖高的长治市自然保护地发展格局,为鸟类等野生动物提供了优良的生存栖息环境。
作为国家森林城市、华北“绿心”,如今,漳泽湖湿地频现百鸟翔集,精卫湖畔建成候鸟迁徙“服务区”,300余种野生鸟类在长治安家,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已增加至8种,褐马鸡、黑鹳、大鸨、金雕、东方白鹳、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领衔,黄嘴白鹭、白琵鹭、大天鹅、鸳鸯、蜂鹰、鸢、苍鹰、雀鹰、松雀鹰、大鵟、普通鵟、秃鹫、白尾鹞、游隼、灰背隼、燕隼、红角隼、红隼、雕鸮、纵纹腹小鸮、长耳鸮、短耳鸮共舞,在这片土地谱写最灵动的自然诗篇。
从太行群峰的层峦叠翠,到漳泽湖湿地的碧波万顷,从老顶山上的苍鹰振翅,到沁河畔的白鹭翩跹,鸟类用翅膀丈量着这片土地的生机,用歌声谱写着人与自然共生的乐章。
爱鸟,是敬畏生命的本能,更是守护未来的承诺。近年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多次联合各相关单位开展“清风行动”“网盾行动”,对全市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野生动植物繁育企业开展联合执法检查行动,对违法者形成强力震慑。与此同时,充分利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时间节点,联合市生态环境、市住建、长治学院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活动,通过展出野生动物标本,发放法条、宣传册,张贴打击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宣传海报,普及了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相关科学和法律知识,营造了社会公众支持和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良好氛围。
当暮色降临,湿地泛起金色涟漪,白鹳群如飘动的云朵,苍鹭掠过水面划出优美弧线。长治,这座太行山水名城,凭借34个自然保护地、300余种鸟类栖息记录,正在和鸟儿一起讲好长治故事、传播长治声音,进一步叫响“山西长治·壮美太行”的城市名片,在绿水青山间续写人与自然的永恒乐章。(丁宇红、张国平)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贾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