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中小学学生在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聆听红色故事。 李勇 张海 韦婧 摄
各地游客在黄崖洞兵工厂旧址展馆参观。 李勇 张海 韦婧 摄
八路军文化园文创产品——文化折扇。 李勇 张海 韦婧 摄
核心阅读
太行山巅,漳水之畔,山西长治这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正以崭新的姿态擦亮红色名片。作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太行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长治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近年来,长治市立足自身优势,深挖红色资源,创新传承方式,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
回望80年前的伟大胜利,长治这片土地曾是决定民族命运的重要战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进驻这里创建了太行、太岳抗日根据地,成为华北敌后抗战的坚强堡垒和指挥中枢,创造了百万大军出太行的奇迹,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具有全局意义的贡献。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回望那段峥嵘岁月, 太行精神在这里孕育壮大,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
80年光阴流转,硝烟散尽,但历史的回响从未远去。 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黎城黄崖洞兵工厂旧址、沁源围困战遗址……这些承载着抗战烽火记忆的红色地标,无言地诉说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和太行儿女为民族独立和解放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的光辉历史与不朽功勋。保护好、利用好这些见证物,是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对历史最好的铭记。
值此抗战胜利80周年, 如何让这些记录着血与火、承载着民族精神的800余处红色资源“活”起来,成为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载体,是长治市近年来矢志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课题。
数字赋能,红色记忆触手可及
“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我们不仅要保护好这些红色遗址,更要让它们‘开口说话’。”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长治市深入挖掘红色史料,通过情景再现、VR体验、沉浸式演出等方式,让参观者更直观地感受历史。
在武乡县八路军文化数字体验馆,数字赋能下的八路军故事和太行精神,以全新的面貌、智慧式的体验、年轻人的视角呈现在参观者面前:“战斗复原”三维地图上,徐徐展开八路军多场著名战斗的经过,游客仿佛重回当年的作战指挥室;“战法解析图”细致呈现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的战法战果,甚至当年的地雷、地道教程都汇聚其中,可供游客探索。通过创新技术手段、升级交互方式,参观者能更直观地走进那段历史。
“我们汇聚八路军权威文史数据,按人、文、地、事、物等维度对数据分门别类,并在每个展区依次展示。”八路军文化数字体验馆策展人叶健透露。即使是已有的史料或内容,以数字化、可视化等方式输出后,带给参观者的震撼也不小。体验馆展示了40余张武乡籍抗日英雄的照片,通过AI对其进行高清修复和动画处理,曾在这片土地上生活、战斗过的革命先辈形象栩栩如生。
“运用数字化手段让尘封的历史鲜活再现,让抽象的史料转化为可感可知的体验,是吸引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人铭记历史、缅怀英烈、感悟抗战精神的有效途径,也是我们对80年前那场伟大胜利最好的致敬。”武乡县委书记贺思宇说。数字赋能正以前所未有的生动形式,拉近人们与那段峥嵘岁月的距离。
文旅融合,激活传承新引擎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的临近,进一步激发了民众的红色旅游热情。 “红色武乡”品牌、黄崖洞“军工文化+生态旅游”等线路,不仅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引擎,更成为广大游客在纪念抗战胜利时刻追寻历史足迹、汲取精神力量的重要课堂。“过去我们村很穷,现在靠着红色旅游,家家户户开起了农家乐,日子越过越红火。”武乡县砖壁村村民王大爷感慨道。红色旅游不仅带动了经济发展,也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了家乡的红色历史。
此外,为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长治市在传承方式上不断创新。一方面,为迎接和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长治市将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全市年均举办各级各类红色文化讲座、宣讲报告会1000余场次,参加人数20多万人次。《魏拯民》《鲜红的旗帜》等20余部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红色剧目,通过周末大剧院、送戏下乡等形式向公众免费展演;另一方面,持续推动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与文旅融合,利用新媒体传播红色故事,吸引年轻受众。
在校园,红色教育融入日常教学。长治市中小学广泛开展“红色故事进课堂”“小小讲解员”等活动,让学生从小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我每周都会给同学们讲八路军的故事,希望大家记住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市火炬中学“红领巾讲解员”柴同学说;在社区,红色文化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走进百姓生活,“红色故事会”“老党员讲党史”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肌理。“听老一辈讲过去的故事,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市民张女士说。
产业人才并举,筑基永续传承
站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新起点, 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不仅需要情怀,更需要可持续的机制。红色文化的传承同样需要产业化支撑。近年来,长治市大力发展红色文创产业,培育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
在武乡县,许多民间文创工坊应运而生。这里的设计师们将八路军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开发出系列文创产品:印有八路军战士卡通形象的T恤、以黄崖洞为造型的文具、融入太行山景致的丝巾……这些产品既承载着红色记忆,又符合现代审美,深受游客喜爱。
“我们希望通过文创产品,让红色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武乡县文旅局负责人表示,红色文创不仅创造了经济效益,更成为传播红色基因的新载体。
传承红色基因,人才是关键。长治市高度重视红色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红色文化传承人”培养计划。一方面,加强对革命后代、老战士的口述历史采集工作,建立“红色记忆”人才库;另一方面,培养专业讲解员队伍,提升红色场馆服务水平。
“我们要让每一处红色遗址都有专业的‘守护者’和‘讲述者’。”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系统化的人才培养,确保红色故事有人讲、讲得好。
区域联动,共绘发展新图景
5月24日,全省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交流暨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发布会在武乡县成功举行,推动全省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现场发布省内10条精品主题红色旅游线路和武乡县内1条研学路径及3条文物主题游径,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串珠成线,涵盖一日游和多日游产品。此次活动既是革命精神传承的生动实践,更是文旅经济振兴的创新探索。
一直以来,长治市积极推动区域红色资源整合,通过联合举办红色文化活动、推出跨区域旅游线路、共享宣传资源等方式,推动红色文化协同发展。“单打独斗不如抱团发展。”市文旅局负责人表示,区域联动不仅放大了红色文化的传播效应,也为沿线地区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长治市将继续完善红色资源保护体系,推动红色旅游提质升级,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打造全国知名红色旅游目的地。同时,深化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融合,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从革命年代的烽火岁月,到新时代的奋进征程,长治这片红色热土上的故事仍在续写。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坐标上, 通过深挖红色资源富矿,创新传承方式,红色基因必将在这片土地上永续传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韦婧)
(责编:张文卫、林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