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导航栏
×
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首页
>
村里
>
村里
乡村振兴看黄陵:舌尖财富经 面里有门道
“棍棍面,细又长,筋道爽滑美名扬,一盘下肚满口香。”一首童谣道出了当地人对棍棍面的偏爱。虽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家“宝藏”面馆,但黄陵县店头镇新城村石腰子组的棍棍面,却能俘获大多数人的味蕾。黄陵特色面食“棍棍面”上世纪九十年代,石腰子凭借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煤炭运输路线上的重要驿站。往来的运煤司机饮食不
实时讯息
2025-06-28 12:11:00
建阅读村 喝坝坝茶 发展民宿 来凤桑树坪奏响乡村振兴三重奏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牟凡)“乡村振兴,富民强村,我们要立大志,迈小步,不停顿,走远路。”3月25日,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革勒车镇桑树坪村党支部书记姚俊的这句话,道出了这个山区村庄的发展哲学。来凤县革勒车镇桑树坪村航拍图。姚俊 供图桑树坪村平均海拔800米,有329栋闲置的老房子、300多亩有机藤茶
实时讯息
2025-03-27 17:34:00
把“桃花村”品牌擦得更亮(回信背后的故事)
村民在收麦秆。 黄海芬摄 村民在展示从自家庭院中采收的樱桃。 黄海芬摄 桃花源景区一景。 本报记者 徐驭尧摄 游客在带着孩子游玩。 本报记者 徐驭尧摄 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西藏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全体村民回信指出:“希望你们在党的兴边富民好政策引领下,切实维护好民族
实时讯息
2025-07-01 15:48:00
双牌黄泥山瑶族村:党建引领 农旅融合谱新篇
今日永州讯 (通讯员 江龙 赵李明 盘文君)近年来,双牌县塘底乡黄泥山瑶族村积极探索“党建+文旅”发展新模式,通过种植黄桃和打造民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黄泥山瑶族村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瑶族文化资源,但早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为改变这一现状,村党支部充分
实时讯息
2025-04-03 15:44:00
黄河岸边城村的蝶变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雪红 通讯员 李东强 卫晓兵季春时节,在被誉为“豫西吐鲁番”的三门峡陕州区大营镇城村东西主干道两旁,一株株樱花竞相开放,散发出阵阵清香,一些村民过来赏花、拍照,并自夸为“樱花大道”。令人不敢想象的是,数年前的城村因“脏兮兮”“臭烘烘”而遭村民们嫌弃。环境美起来“以前我的大孙子回
实时讯息
2025-04-17 21:23:00
【四在农家·和美乡村】村集体经济积累7000万元!红花岗区龙江村:“五驾马车”在乡村振兴大道上奔跑
雨后初夏,阳光朗照。一大早,驱车从遵义城区出发,奔驰于快畅的遵义大道,车窗两侧的城市和村庄,工厂林立,田野披绿,往来熙攘书写一路繁华。半小时车程便到达龙江。龙江,红花岗区深溪镇一个半工半农的城郊村,距遵义市区12公里。这个1750多户近8000人口的全国先进村,产业兴旺,村民奔富,村庄祥和。曾经的龙
实时讯息
2025-05-02 11:45:00
禹州市土门口村:80岁以上老人欢聚庆“五一”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平 宋广军 通讯员 田晓业“村里组织这样的活动,真是想得周到!”5月2日上午,禹州市浅井镇土门口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精心策划了一场别具一格的敬老活动:陪老人们一起欢度“五一”佳节。活动现场,91岁的李屯老人拉着老友周书贤的手激动地说,我们这些80多岁的人聚到一起真是高兴。当天,土
实时讯息
2025-05-05 22:33:00
民间博物志丨藏在古村落的旧物“士多”:不卖柴米油盐 只售旧时光
编者按:半个多世纪前的结婚证、一枚珍贵的旧徽章、泛黄的老车票、“电匣子”收音机、斑驳的粮票、老式缝纫机……这些颇具年代感的物品,见证并记录着一个时代。大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小到家庭生活、个人命运,反映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有治愈心灵的暖心故事。2025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起,上游新闻、小红书联动推
实时讯息
2025-06-08 11:17:00
万和镇龙凤山村:春风吹菌香 木耳和羊肚菌共谱“致富曲”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黄思寒、杨雨薇)三月的春风拂过万和镇龙凤山村,田野间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片曾经靠天吃饭的土地,如今正通过木耳和羊肚菌的种植,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走进龙凤山村木耳种植基地,一片繁忙的场景映入眼帘,百余名村民正弯着腰,熟练地进行打孔、种菌、覆土等工作,动作娴熟而高效。“以前种
实时讯息
2025-03-20 16: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