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网4月16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4月15日,乔治·何克亲属团和国际友人走进张掖山丹追寻乔治·何克先生的足迹。
位于河西走廊的山丹县,是乔治·何克教育梦想延续的地方。当年,乔治·何克为之付出所有的山丹培黎工艺学校,几经更迭成为现在的培黎职业学院。但是学校一直秉承的“手脑并用 创造分析”校训一脉传承永不褪色。
对于乔治·何克家乡客人的到来,培黎职业学院学子用机器人为乔治·何克画了一幅肖像画,以此表达对乔治·何克的敬意,同时也展示新时代培黎学子手脑并用,创新学习的决心。
1942年,经路易·艾黎推荐,乔治·何克担任陕西凤县双石铺培黎工艺学校校长。在双石铺担任校长期间,乔治·何克还身兼英语老师、体育老师和音乐老师三职。学校教务、学生的吃喝拉撒,全靠他一个人操心。甚至在学校经费不到位的情况下,他还经常骑着自行车从凤县赶到宝鸡,向“工合”宝鸡办事处要钱“救火”。就在生活如此拮据的情况下,何克还义无反顾地收养了聂广淳、聂广涵、聂广涛、聂广沛,四个地下共产党的遗孤。
1944年,培黎学校开始搬往张掖山丹,1945年春,经过三个多月的千里跋涉,乔治·何克带着60名学生终于从陕西双石铺抵达张掖山丹。
在山丹,乔治·何克亲自带领学生修建废弃的庙宇,将其改造成为教室、宿舍、实验车间,教学秩序很快恢复正常。他远离故土身居异乡,久别英国亲人,却在中国找到他为之奋斗的正义事业。为了弥补办学经费的不足,他把家里寄给他的钱都捐助给学校。
遗憾的是,乔治·何克没能等到抗战胜利的那天。1945年7月22日,乔治·何克腿部受伤,不幸患破伤风去世,年仅30岁。临终前,他写下了一行字:“把我的一切送给培黎学校。”
如今,山丹培黎工艺学校原址已保护,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路易·艾黎故居陈列着路易·艾黎和乔治·何克的事迹。
在这里找寻祖辈奋斗的足迹,对于乔治·何克亲属团来说满是回忆。静静伫立在校园的艾黎、何克雕塑,由甘肃黄河母亲雕塑作者何鄂设计雕刻,彰显着师生校长乔治·何克的无限热爱。
1953年,山丹培黎工艺学校迁往兰州,成为石油人才的摇篮。1987年在沉寂20多年后,山丹培黎学校复建,同学们用朗朗书声与乔治·何克先生长伴。
2020年,甘肃省政府批准设立培黎职业学院,山丹培黎教育品牌迈出了全新一步。
秉承学校重视实践、实训的光荣传统,培黎职业学院在教学中将“手脑并用 创造分析”的校训用在教学一线。英国客人来了,师生展示学校在实操、实践中取得的成绩,更展示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
无论是马铃薯育种实验室的动手操作,还是动画特效制作的实际运维,同学们都以动起来的姿态,去思考如果做的更好。
而用机器人画何克肖像,也是同学们设计参数,让乔治·何克的画像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