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这座古老而厚重的城市,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里,孕育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那时,南阳儿女们怀揣着炽热的家国情怀,以不屈的脊梁、无畏的勇气,毅然投身于抗击日寇的滚滚洪流之中。他们的身影,穿梭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他们的呐喊,回荡在这片深情眷恋的土地。南阳的每一寸山河,都见证了他们那令人敬仰的风采与热血贲张的血性。1945年的夏收时节,一场气壮山河的刘寺突围战,更是见证了南阳儿女的英雄气概。
根据南阳相关史料记载,刘寺是南阳地下党活动的一个重要基地。1945年春,日寇攻占南阳以后,人民群众饱受蹂躏之苦,刘寺党组织根据上级“发展武装,抗击日寇,保卫家乡”的指示,成立了抗日游击队,广泛开展抗日斗争。他们打得日寇胆战心惊,视这一带为“危险区”。
夏收时节,侦察员报告有三四十个日寇进犯。游击队长宋万明决定消灭这群敌人,就一边派人通知群众疏散,一边把队伍带到村口,选好地形,设下埋伏。不一会儿,日寇进村了,刚走进伏击圈,宋队长大喝一声:“打!”机枪、步枪同时开火,愤怒的子弹一齐射向敌群。日寇尚不明白咋回事儿,就有十几个当场毙命,其余吓得扔下枪,扭头就跑。游击队员们穷追不舍,猛打猛冲。
追着追着,队员们发现日寇越来越多,足足有三四百人。原来,这天日寇都从据点里出来抢粮,一群一群分散在附近各个村子里,听见枪响,就马上合围过来,妄图仗着人多势众,把游击队消灭掉。敌强我弱,硬拼可不行,必须立即转移。宋队长指挥着大家边打边撤,敌人紧跟着不放。宋队长观察了一下地形,发现周围地里的麦子都割了,不好隐蔽,想摆脱敌人并非易事,遂指挥队伍撤回刘寺学校,准备凭借厚实的院墙坚持战斗到天黑再转移。
战士们凭借院墙作掩护,向敌人射击。别看敌人人多,就是攻不进来。日寇的指挥官一边派人增兵,一边指挥火烧民房。不一会儿,黑烟翻滚,烈焰飞腾,附近民房全被敌人点着了。浓烟借着风势,夹着火星,遮天盖地向学校扑来。刹那间,学校被烟雾罩得严严实实,几步之外看不见人影,战士们顶着呛人的浓烟坚持战斗。
战斗持续了一下午,突然,从公路上传来一阵马达的轰鸣声。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响,“坦克?是坦克!”副队长白清祥听清了。坦克一到,院墙就会被推倒。情况万分紧急,必须立即突围。可从哪儿突出去呢?从大门杀开一条血路冲出去?不行!敌人差不多都集中在正面。把后墙挖个洞钻出去?也不行!太费时间了,说不定洞没挖好,坦克就冲进来了。
宋队长立即召集大伙商量,大家一时都想不出好点子。“越急越没法,静静心再想想!”宋队长说。大伙又皱起了眉头。突然,白清富一拍大腿:“学校有个后角门,咋把这给忘了!”经白清富一提,大伙想起来了。原来当初建校时,为便于地下党活动,在学校后边秘密留了个门,平时一直隐藏着没有开过。宋队长大腿一拍:“对,开后角门,清富,你带几个同志打头,出门顺沟向西再往北。其他同志立即集合,秘密突围!”队长命令一发,同志们迅速行动……
后角门外,暮色苍茫,烟雾弥漫,看不清哪儿是地哪儿是沟。焦煳的烟气顶鼻子呛嗓子,战士们用手捂着嘴,拼命忍着不咳出声,凭借熟悉地形,摸索着跳进沟里,平安撤到了安全区。此时,学校正面,愚蠢的敌人还提心吊胆跟着坦克,傻乎乎地向学校进攻。当日寇冲进学校时,却连个游击队的人影也没找到。
全媒体记者 李金玺
编辑:辛灵飒 初审:王冰 终审:王笑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