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惊蛰,“春雷响,万物长”。
中医理论认为,惊蛰是阴阳剧烈动荡的一个节气。此时阳气如惊雷欲出,外界却春寒料峭。阴阳斗争最易诱发痼疾,因此惊蛰时节更应重视养生。
惊蛰养生 从肝脏做起
中医认为,春季人体肝气旺,故惊蛰养生首先要重视保养肝脏,使肝脏机能保持正常,以适应惊蛰时节气候的变化,减少疾病发生。
饮食上要荤素合理搭配,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量,避免吃得太过油腻。人们可选择菠菜、春笋、苋菜、茼蒿、萝卜、芹菜、油菜、木耳等应季蔬菜。它们既能补充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又利于体内积热散发,有清热润燥之功效。
“春捂”也要“与时俱进”
尽管惊蛰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处于回升阶段,春意渐浓,但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天气变化不定,甚至频频出现“倒春寒”的情况。
过去人们常提倡“春捂秋冻”,意思是春天不要急于脱下冬衣,应该适当“捂”着点,以保护身体免受春寒的侵袭。不过,随着地球气候和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变,这种传统的养身观念也需要与时俱进。
3月出现20度以上的温度,变得不再稀奇,这时还坚持“春捂”可能导致身体过热,出汗过多,反而更容易生病。
为了应对反复无常的天气,合理的穿衣搭配才是市民应对惊蛰时多变气温的“最优解”。建议市民采用“多层穿衣法”:内层选择吸湿排汗的长袖内衣或者薄款羊绒衫,中间层选择保温性能良好的抓绒衣、薄款羽绒服,外层则注重防风、拒水、透气的外套、冲锋衣等——这种穿着策略的优点在于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
这些体质的人群需格外注意
阳气的萌发可能会导致机体的一些陈年旧疴发作,如过敏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等。有以上疾病的患者在此时期可能会出现病情波动的情况。因此,应该在惊蛰前后,及时找中医大夫勘测阴阳、理顺气血、平衡脏腑。
惊蛰养生还需重视情绪调养,戒暴怒,更不要心情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这样才能起到“条达肝脏气机、保持身体健康”的作用。
(本文综合自北京日报、福州晚报、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