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州4月11日消息(记者罗世伟)在江门恩平,AI智慧笔正在课堂上批改作业、生成学习报告;政务服务大厅中,群众通过AI助手快速获取政策指南和办理路径;农田里的传感器实时监测虫情水情,为农户手机推送种植建议……人工智能正在从概念走向实践,深入这座县级市的政务、教育、农业等多个民生场景,推动服务提质增效。
这些真实场景背后,是省“百千万工程”组团纵向帮扶驻恩平工作队推动“AI+”在恩平落地应用的缩影。2023年11月,按照省“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由省发展研究中心、团省委、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广东省分行3家单位组团纵向帮扶恩平,派出工作队(下称“帮扶工作队”)正式入驻恩平,帮扶工作队正以人工智能为抓手,聚焦政务服务、基础教育、农业生产等高频应用领域,推动国内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在基层加速落地转化,让前沿技术真正服务群众、赋能发展。
推动“AI+政务”落地
赋能基层服务提质增效
政务服务是“AI+”落地的重点场景之一。2024年10月,在帮扶工作队推动下,恩平市行政服务中心上线“小恩AI助手”,率先建成“恩平政务人工智能数据集”,先后将政务数据应用于通义千问、豆包、DeepSeek等通用大模型训练,形成恩平政务大模型,开启了恩平政务智能化的新阶段。
“小恩AI助手”具备智能语义识别和高效响应能力,能够精准识别群众关于营业执照、公积金贷款、税收优惠等政策问题的语音和文字提问,实时生成办理指南和操作路径。例如,在办理残疾人证损坏换新业务时,助手可直接生成线上办理链接,极大提高办事效率。接入DeepSeek模型后,群众平均咨询时长由8分钟缩短至2分钟,政务大厅现场咨询量减少35%,网办率同比提升近10%,排队等候时间平均缩短近三成。
在此基础上,帮扶工作队还推动AI应用向惠企服务延伸。恩平市人社局依托“人工智能+政策赋能”机制,为企业提供主动化、个性化服务。2025年3月6日,工作队协助统筹“开工第一课”活动,运用DeepSeek平台为企业代表解读就业补贴、人才激励、社保政策等惠企措施。其中,博士及博士后人才最高可获68万元补贴。企业通过AI工具优化招聘流程、智能匹配岗位需求,平均降低用工成本超30%。
同时,帮扶工作队推动建立“政策找人”服务体系。党员干部上门收集企业个性化诉求,经大数据分析生成定制化政策包,通过AI系统实现“一企一策”精准推送。在活动现场,百余家企业代表体验了AI在人力资源管理、智能报表生成等方面的实际应用,纷纷表示:“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了发展动力。”
在基层治理方面,工作队支持多个镇街探索AI赋能治理创新路径。以大槐镇为例,春节前夕,该镇工作人员借助DeepSeek模型查找民法典及环境保护法相关法律条款,妥善调解了一起邻里纠纷。在行政执法场景中,镇工作人员也开始掌握关键词指令,借助AI进行信息整合与数据分析,推动基层治理效率实现“几何级”提升。
“AI+教育”引领课堂变革
推动教学提质增效
教育是推动县域长远发展的基础领域。帮扶工作队队长刘春晖指出,“AI+教育”是实现优质教育均等化的有效工具,工作队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作为帮扶工作重点方向之一,持续推动智慧课堂在教学一线落地实施。
2024年10月,工作队推动恩平一中和恩平黄冈实验中学率先试点AI智慧笔技术。这支内置传感器和无线模块的智慧笔,可实时采集学生书写轨迹,自动批改作业并生成错题分析报告,课堂练习数据即时同步至教师终端,帮助教师动态调整教学策略。试点数据显示,学生课堂专注度提升30%,互动率增长60%,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在实际教学中,AI系统不仅减轻了教师批改负担,还提升了备课效率。黄冈实验中学在近期组织的交流分享中,三位教师代表分别介绍了AI互动教学设计、作业批改流程优化和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策略,覆盖了从教学设计到学习评价的全过程。这些经验成为校内智慧教学推广的有效参考。
黄冈实验中学负责人表示,AI技术通过智能推荐个性化练习方案、精确识别学生薄弱点,有效推动了因材施教的落地实施。一些教师借助系统生成的学习报告,建立起班级教学跟踪档案,为学生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辅导计划,进一步提升了学习成效。
随着应用不断深入,黄冈实验中学逐步形成了基于AI数据支撑的教研机制,并计划在高中部全面推广AI教学平台。校方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提升教师对AI的理解与使用能力,推动智慧教学融入日常课堂实践,构建高素质智慧教师队伍,为提升教育质量注入持续动力。
“AI+农业”助力科学种植
推动粮食稳产与农民增收
在农业领域,当地历时一年完成搭建“AI农业产业大数据平台”,推动农业实现“数据一体化、监测一线化、服务便民化”,为农业插上智能翅膀。
该平台现已覆盖农田11万亩、水域3000亩,涵盖水稻、马铃薯、水产等主要农业品类。在2024年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早稻测产中,恩平早稻平均亩产达到573.1公斤,较去年同期增长12.4%,位列全省同类地区前列,展现出“AI+农业”助力稳粮增收的积极成效。
据介绍,该平台前端部署虫情测报、田间气候、土壤墒情等传感器,实时收集农情数据;中端接入AI模型与大数据分析系统,对虫害、水情等进行综合研判;后端集成农资管理、农业信贷保险、政策推送等功能,形成“一个口子收集数据、一个大脑分析处理、一个平台统一服务”的“三个一”智能化架构,有效提升农业综合管理水平。
为提升数据应用效能,当地与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建立合作,引入专家团队进行远程数据分析和技术指导,打造“AI+专家、算力+脑力”的农业服务模式。平台启用以来,主要虫害处置率达95%以上,防治效果约90%,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三成以上,挽回水稻粮食1.05万吨。
同时,恩平还上线了全省首个水稻AI助手“恩小氧”小程序,覆盖数据监测、农资采购、产品销售、政策查询、保险理赔等实用功能,推动农业从“看天吃饭”迈向“知天而作”。截至目前,“恩小氧”活跃用户达3.1万人,服务农户近5万户,服务覆盖率超50%。
从政务大厅的“小恩AI助手”,到智慧课堂的AI教学平台、再到田间地头的“恩小氧”,一系列“AI+”探索正在恩平逐步落地生根,为基层治理、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接下来,帮扶恩平工作队将继续立足县域实际,深化“AI+”实践探索,扎实推进前沿技术向基层延伸,不断增强县域发展的内生动力与治理能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