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港股研究社
日前,美股从事广告业的企业纷纷交出增长力极强的业绩报,AI赋能广告业务的商业价值兑现逻辑成为其中共谈的关键词。时隔6个月后,AI+应用的市场行情再次激起千层浪,包括美港股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对此都给予正面反馈。
其中,汇量科技趋势性最强,截至8月14日发稿前,当日股价大涨11%,一举刷新历史新高。机构解释称,AI+广告融合加速兑现,头部平台有望保持领先。
从现实的商业逻辑兑现层面来论,汇量科技何以被视作中概股中对标AppLovin的“潜力股?
当“AI重构广告”从概念走向现实,头部企业的财报成了最直接的验证工具。2025年二季度,美股数字广告赛道公司用真金白银的数据证明了“AI+广告”的商业可行性,但真正获得市场认可的却只有AppLovin和META,相比来说,SNAP、Pinterest、Roku、The Trade Desk等公司均表现惨淡。
作为曾以游戏代理起家,现今转型专注于APP营销软件的数字广告营销公司,AppLovin的二季度财报最为典型:营收同比增17%至12.59亿美元;净利润激增164%至8.2亿美元,调整后EBITDA同比+99%,三大核心财务指标均大幅超预期。
增长的背后其自研AI广告引擎AXON 2.0通过动态预算分配与实时竞价优化,成功覆盖电商、金融科技等高增长领域,推动广告业务(不含游戏)销售额同比增77%。可见AppLovin的这份季报进一步强化验证了“AI驱动广告效率革命”的投资逻辑。
更重要的是,基于这些不俗的成绩,AppLovin似乎开始上头了,采取一系列“断舍离”战略举措——剥离剩余游戏业务,all in“AI+广告”闭环建设;并且对未来信心十足,三季度营收指引中值13.3亿美元,继续高于市场预期。
于一个处在新技术商业化大规模验证并落地前期的产业,能验证投资逻辑的玩家数量一般会经历“绝对稀缺→相对稀缺→普遍存在”的演进。
而在同一时间,社交巨头Meta Platforms也交出了“AI加分”的答卷。
作为全球最大社交平台,Meta的AI+广告能力早被验证,Q2仍超预期:AI推荐模型提升Instagram转化率5%,Reels广告收入同比增21%(占总收入98%),推动总营收、净利润在大基数下分别高增22%、36%。
与AppLovin的“闭环”、Meta的“社交壁垒”不同,规模更小的TTD在选择“开放生态+AI效率”后明显掉队。伴随AI广告渗透率加速,全球广告市场进入“智能化”重构期已成产业共识。
AppLovin财报发布后获Oppenheimer、美银等多家机构上调评级,二级市场更是用脚投票,绩后首日股价一度涨近16%,最终收涨超11%;相比之下,Meta绩后股价表现却出现持续小幅调整。
放置行业整体维度去看,这背后是行业梯队差异的体现:Meta与谷歌两大巨头仍占据数字广告赛道绝大多数份额,护城河深厚,业绩稳健增长;但AI对其更多是内生驱动力的挖掘,份额增长空间和短期业绩弹性有限。
让投资者为之一振的是,AppLovin这类玩家在AI技术的冲击中找到了破局点,并被视为AI广告格局重塑中具备较高确定性的高成长弹性的标的——既可能实现业绩跃升,也可能推动市场地位拔高。
因此,于投资者而言,AppLovin在成长弹性、格局重塑收益性等综合维度上更具投资“性价比”。
企业对标、行业对标,总是二级资本市场频繁出现并使用的一种讨巧的投机思路。尤其是中国拥有庞大商业资源、高度成熟的电商体系及各行业对科技的高接纳度,市场预测头部企业或通过“场景数据+AI能力”在“AI+广告”赛道弯道超车。
其中,中概股汇量科技是热门对标选项之一。自2024年9月触底以来,其港股股价11个月内累计涨幅超8.7倍,中间有过波动,但估值韧性极好;4月至今实现1.6倍阶段性涨幅。
无疑,投资者在二级市场真金白银的押注最为实际。
事实上,在谈及海内外AI+广告落地时,市场常常将汇量科技、AppLovin放置一起对比谈论。
两者的来时路确实存在一定相似之处,都曾耕耘于游戏垂直场景之中,且都可能是AI+广告赛道的先行者和成长潜力股;但未来要走的路多少还是存在分歧,后者凭借新技术赋能优势已选择全力“聚焦AI广告”;而前者仍在坚持游戏与非游戏双轮驱动战略。
至于这两条路径谁好谁坏,这并非非此即彼的问题,也不是能凭三言两语就断定结局的问题,关键是要适合自身。
至少目前选择“两条腿走路”的汇量科技已构建了“广告技术+营销技术”的协同壁垒:旗下GameAnalytics平台积累超11.9万款游戏行为数据(覆盖9.75万+活跃游戏、1.94亿月活用户),反哺广告模型提升转化率;同时,针对电商客户的“用户分群+动态创意生成”技术,大幅提高素材制作效率。
这种“数据-算法-场景”闭环能力,使其从“流量中介”转向“技术赋能者”。
从估值定价角度来说,短期视角下,市场会重点关注汇量科技Q2业绩是否符合预期;中长期则取决于其能否完成从"流量中介"到"算法服务商"的转型,这将是其能否跻身全球AI广告第一梯队的关键。
但问题是,在“AI+广告”的赛道上,汇量科技何以成为中概股中优选的对标标的之一?
形式上的直接原因或许是,在中国市场,汇量科技与AppLovin所处的行业梯队位置类似。
而经营面的答案,或许在于它既具备与国际巨头竞争的技术壁垒,又抓住了中国出海企业与新兴市场的双重红利。
汇量科技的核心平台Mintegral,已在程序化广告领域建立全球竞争力,并连续三年位列安卓端全球全品类体量榜第三(仅次于Google、Meta),实力榜同步跃升至第三;iOS端全品类实力榜第六,游戏类体量榜高居第二。
这背后是“AI+机器学习”智能出价体系的支撑——自2023年推出Target ROAS等智能竞价产品后,此类产品贡献超八成流水,成为Mintegral增长的核心引擎。25Q1其Mintegral收入大增48.4%至4.208亿美元。
同时,其收入结构天然适配全球广告“区域分化”趋势。近半数收入来自亚太地区,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是关键增长引擎。据Statista预测,2025年东南亚电商广告规模将达游戏广告的4倍,而汇量科技在该区域市占率领先,与Shopee、Lazada等头部电商深度合作,直接受益于当地互联网渗透率提升与消费升级。
更重要的是,汇量科技凭借“广告技术卖水者”角色,深度绑定中国出海浪潮。目前其服务超1万家全球广告主及11万余款头部应用,覆盖游戏、电商、社交等领域。
据悉,2025年Q1,中国跨境卖家在其平台预算同比增长6倍,这背后是“跨境电商+AI”产业升级——越来越多中国企业通过AI优化选品与营销,而汇量科技正是其“出海获客”的关键技术伙伴,这种绑定将带来长期增长动能。
财报显示,一季度其东南亚电商广告收入同比增长82%,显著高于整体增速。相比之下,AppLovin等海外势力虽在欧美市场占据优势,但服务中国出海企业能力较弱,分享这一轮产业转移的红利有限。
站在产业未来视角,头部企业的业绩爆发,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全球广告市场“从增量到存量、从粗放to精细”转型的必然结果,“智能化”只是催化结果的工具。
其一,流量见顶倒逼广告主“降本增效”,AI成“必选项”。全球互联网流量增长已近停滞,传统“买量”模式的效果边际递减。此时,广告主的需求从“覆盖更多用户”转向“触达更精准用户”。
WPP旗下媒介集团WPP Media的《今年,明年》报告指出,2025年全球广告市场增速为6.0%
,其中数字广告占比73.2%(含传统媒体数字衍生渠道达81.6%);而用户生成内容(UGC)广告收入已超半数来自TikTok、YouTube等平台,内容创作者广告收入预计2030年翻倍至3766亿美元。
这意味着,广告主需要更智能的工具,从海量UGC内容中精准匹配目标用户,而AI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
其二,随着各国、各地区隐私政策的收紧,谷歌、Meta等传统流量巨头的数据垄断被削弱,广告主开始寻求“去中心化”的投放渠道,广告技术公司迎来“去中心化”机遇。
TTD的开放生态、汇量科技的“多云调度”策略,正是瞄准这一趋势——通过整合多平台数据为广告主提供更灵活、合规的投放方案。
其三,媒体碎片化与用户注意力分散,倒逼广告技术“智能化升级”。
媒体的“聚合平台化”(如超级APP)与内容的“零散碎片化”,让广告投放难度剧增:如何在规模化广度(覆盖用户)与互动化深度(用户参与)间平衡?答案是“AI驱动的智能投流”。
简言之,全球广告市场正在经历“从流量到算法、从中心化到去中心化、从粗放到精细”的三重变革,而AI+广告正是这场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在这场变革中,“汇量科技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说不好谁能是行业变革的最大受益者,甚至成为规则的重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