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实时讯息 >

校门对厂门 长沙雨花区总工会打造产教融合“练兵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0 12:11:00    

“将AI技术与移动互联知识深度融合,利用AI算法精准分析市场需求、为客户画像,进而制定个性化的电商营销策略。”19岁的AI训练师黎星,在湖南商务职院求学时,参与了“雨工伙伴”、长沙市雨花区总工会“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的合作单位——长沙市阳光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特训。培训结束后,黎星燃起了“创业”的火种,不仅顺利通过理论与实操考核,荣获人工智能训练师(四级)等级证书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结课证书,最近,还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将所学充分运用到新媒体电商运营实践中。黎星感慨:“没想到可以离梦想这么近!”

近两年来,雨花区总工会深入走访区内高校与企业,敏锐洞察到,依据产业数字化岗位能力要求,在高校培育创新应用型人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长沙市阳光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作为长沙市数字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其开展的定向培训能有效解决就业市场“有活没人干”与“有人没活干”的矛盾。区总工会积极构建工会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通过打造数字技能人才培育体系、搭建精准就业服务平台等有力举措,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湖南女子学院的数字技能人才培训现场,长沙市阳光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张帆老师一开课,就成了全场焦点。“同学们,今天咱讲讲超厉害的鸿蒙系统!”张帆老师笑着开场,“你们都知道手机、平板、智能音箱这些设备吧,以前它们各自为政,就像一个个孤岛。但鸿蒙系统的分布式技术,能把它们全都串联起来。”

自2024年10月起,在工会、人社、教育等多部门的齐力推动下,长沙市阳光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数字技能人才培训项目在湖南女子学院落地,以华为先进技术为支撑,紧密结合产业数字化岗位能力要求,让课堂更生动且贴合产业实际。

“我们学校作为长沙市数字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成为“产改”工作的前沿阵地。学校开设的课程主要有AI人工智能、鸿蒙技术、5G信息通信三个方向。学校培训机制灵活多样,既可为高校提供送教上门服务,也可接收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实操培训。”长沙市阳光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长沙市数字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负责人赖施颖介绍,通过“理论+实训”“课堂+车间”教学模式,实现学生毕业即持“双证”,为就业增添有力竞争筹码。

在雨花区总工会的持续推动下,截至目前,基地已累计培养万余名数智人才,8000余人成功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为产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专业人才。

“真的太感谢总工会的培训和推荐了!”23岁的桂妍难掩兴奋。她顺利拿到“双证”后,在工会一对一精准对接与就业推介下,多家企业向她伸出橄榄枝,最终成功入职湖南金桂华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开启职业生涯新篇章。

雨花区总工会积极推进“一户一产业工人”免费特色培训项目,借助人工智能赋能,全力提升在职员工能力与综合素质,线下课程吸引200人参与,168人顺利就业,32人选择创业。同时,线上人工智能公益课程,向全体可培养对象免费开放。

“人工智能训练师(四级)等级证书是人社部门颁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华为结课证书在华为产业链企业和整个行业内都具有相当的‘含金量’。因此拿了‘双证’的职工基础工资大概会提升百分之二十左右。”湖南银博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汤勇说,“我们此次新招的6名员工,都是通过参加长沙市阳光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培训后,顺利获得岗位所需的职业认证。”

“以职业技能提升为导向,重点聚焦数字人才的人工智能领域。邀请知名行业专家团队精心打造课程,权威名师亲临授课,培训内容紧密贴合实际,能迅速应用于工作和生活场景,并以学术沙龙形式,激发学员学习热情。”雨花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会同时积极实施就业重点群体帮扶培训项目,为培训对象开展多次就业推荐与跟踪服务,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搭建便捷有效的资源对接平台。

(湖南工人报全媒体记者 钟晓敏)

来源:中工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