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吴汉
通讯员 郑扬 白宇菲 王梓雪
蛇年春节,武汉作为央视春晚分会场,在全国观众面前惊艳亮相。这期间,黄鹤楼、古琴号、汉口里、光谷星河广场等城市地标依次登上荧幕,以磅礴的视觉向世界呈现这座英雄之城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随后的元宵晚会期间,武汉分会场更是通过长江灯光秀、非遗展演、汉派烟花秀等特色活动,让城市风貌在光影变幻中熠熠生辉。
在春节假期期间,多个平台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武汉客流总量挤进全国前十,“跟着春晚游武汉”成为热门话题。
文产招商助力打造文旅新品牌
在热潮之下,武汉文旅如何乘势跃迁?最近,华中师范大学“一路出圈”文旅研究团队深入调研发现,武汉正以“文旅商”三位一体的融合模式,推动城市文旅发展迭代升级。
持续推动文旅资源深度开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是武汉打好文旅发展基础的重点工作。在江岸区吉庆街,武汉本土老字号入驻“老里分”,推动市井文化、非遗文化与饮食文化的深度融合,使游客在烟火气中感受最地道的武汉味道,也让当地居民重拾老汉口的文化记忆。
研究团队发现,武汉近年来持续创造良好的经营空间,为老牌企业和新兴产业创造发展机会,各区文旅部门深耕文旅资源的培育,以文化产业招商引资作为文旅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全面打造文化品牌。
文旅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武汉正通过优化文旅工作机制,形成跨部门协同的合力,完善统筹协调模式,织就紧密相连的文旅网络。
目前,该市建立“文企汇”“文汇通”等平台,将企业、学校、市民与本地文化旅游品牌链接起来,实现区域性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如,武昌区推动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成功将非遗传承与旅游经济融为一体;江岸区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将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纳入红色旅游路线。研究团队认为,这一做法,是对自身文化特质的发掘,也是对文旅资源的活化利用。
三大策略塑造文旅消费新业态
创新是文旅融合的引擎,武汉文旅正以城市IP打造、圈层经济发展、特色场景体验三大策略,塑造文旅消费新业态。
武昌区创新性地推出“夜游黄鹤楼”项目,利用灯光秀和夜市经济赋予了千年古楼新的生机,引来如潮关注;汉阳区深入挖掘“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文化内涵,推出了“知音武汉”文旅品牌,并且通过系列活动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武汉的文化魅力,深受游客好评;江岸区则借力新兴文化,为二次元、潮流艺术提供交流平台,同时将黎黄陂路、巴公房子等文化地标串联起来,打造推出City Walk路线,迅速带火一批景点……
研究团队认为,每个城市都需要找到自己的特质,也就是那些让游客觉得不一样的东西,以此充实自己的文旅场景底蕴,“打造城市IP是讲述城市故事、凸显城市个性的重要手段,武汉已经实现了不少突破。”
在全国各个城市都在深入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发展旅游经济的背景下,武汉文旅“思变破圈、继续升华”,积极变革城市文旅宣传思路,努力打造引起社会大众和外地游客重点关注的“传播蜂鸣”。同时,借助自身“湖泊众多、大江横穿”的地理优势,继续推动长江游、戏码头等旅游项目升级。研究团队认为,武汉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红色底蕴、生态底蕴的“大城”,加上九省通衢的优越位置,文旅行业的发展有雄厚的支撑条件,越来越多的流量,有望快速转化为留量。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