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孔瑶瑶)5月8日,中消协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根据统计,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461767件,同比增长33.33%,解决261218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3723万元。其中,因经营者有欺诈行为得到加倍赔偿的投诉585件,加倍赔偿金额38万元。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165608人次。
根据投诉性质,合同问题占26.56%,售后服务问题占26.07%,质量问题占19.67%,虚假宣传问题占7.27%,安全问题占5.8%,价格问题占4.18%,假冒问题占3.54%,人格权益问题占1.06%,计量问题占0.88%,其他问题占4.97%。同比2024年一季度,虚假宣传、假冒、安全问题投诉比重上升,质量、合同问题投诉比重下降。
所有投诉中,商品类投诉为245964件,占总投诉量的53.27%,与2024年一季度相比,比重上升6.38个百分点;服务类投诉为190382件,占总投诉量的41.23%,比重下降5.00个百分点;其他类投诉为25421件,占总投诉量的5.51%。家用电子电器类、服装鞋帽类、日用商品类、食品类、交通工具类投诉量居前五位。
服务大类投诉数据显示,互联网服务类,生活及社会服务类,教育培训服务类,销售服务类,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类居于前五位。
今年一季度,国内电影市场呈现高热度和高票房态势,相关投诉也大量涌现:一是退票难问题频发。消费者在购票后因临时变动希望退票时,常遭遇影院与平台之间互相推诿,导致退票难以实现;二是影院强制要求购买3D眼镜引发争议。部分影院不提供免费可重复使用的3D眼镜,要求消费者观看3D电影时额外付费购买3D眼镜;三是电影票票面显示价格与实际支付金额不符。现场打印出的纸质电影票显示价格低于线上实际支付金额。
此外,共享服务痛点凸显,计费异常和归还难引发消费者不满。特别是在共享单车与共享充电宝领域,消费者投诉的问题主要有:共享单车系统故障使“合规停车”变“违规收费”。消费者按平台指引将车辆停放至指定区域后,仍被系统误判为违规停车,从而被收取调度费用;共享充电宝归还难。因设备故障、系统无法识别归还操作,或附近归还点设备满载,导致归还失败,消费者被迫承担未归还责任;共享充电宝异常计费。一些消费者反映在归还充电宝后,系统未能及时终止订单,导致持续计费。
一季度恰逢春运和假期,交通出行投诉也有所增多。数据显示,一季度交通运输投诉量同比增长105.39%,消费者投诉的问题主要有:铁路车票候补成功无短信提醒。消费者反映通过官方平台进行车票候补成功后,并未收到任何短信提醒,导致部分消费者未能及时知晓出票结果,错失出行机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运力浪费;航空公司随意变更机型。部分消费者订票时页面显示为宽体或高等级机型,但临近出发前被更换为小型或中型机型,影响了出行体验;航空公司加价选座问题引发消费者不满。一些航空公司将靠窗、靠过道或前排等相对优质座位设置为加价选项,要求乘客支付额外费用获取原本应包含在基础服务中的座位安排,被质疑为“变相涨价”。
此外,“先用后付”“信用租赁”等信用租赁、月子中心、网游账号交易、新能源汽车售后、婚恋服务等领域的投诉也较为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