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为涉企收费划定清晰边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2:47:00    

□ 胡立彪

加强涉企收费监管,是优化经营环境、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的重要举措。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在全国层面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要求“清单之外一律不得收费”,为涉企收费行为划出了清晰的边界。这标志着涉企收费改革实现从“减负治标”向“制度治本”转变。

涉企收费是指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经营者,利用行政权力、行政影响力、行业影响力等,向企业和其他经营主体提供服务或者销售商品并收取费用的行为。涉企收费涵盖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经营服务性收费以及行业协会商会收费等。长期以来,涉企收费就像一张“隐形账单”,一些乱收费现象让企业苦不堪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涉企收费监管工作。近年来,国家持续整治涉企违规收费。2022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综合整治交通物流、水电气暖、地方财经等领域的违规收费问题,推动落实相关惠企政策,查处问题7700多个,涉及金额52亿元。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整治涉企乱收费专项行动,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立案查处涉企违规收费案件3042件,退还违规收费13.62亿元。

总体上看,目前涉企收费秩序明显好转,收费项目逐步减少,收费行为更加规范。但涉企违规收费问题具有复杂性、反复性,一些领域和地区违规收费行为仍时有发生,有的利用强势地位或信息优势将本应由自身承担的成本通过收费转嫁给企业,有的借助行政权力和影响力“搭车收费”,有的利用市场优势地位设置不合理收费项目或收取过高费用。这些行为不仅加重了企业经营负担,挫伤了企业创新发展积极性,也对营商环境造成破坏。

涉企收费之乱,乱在收费太随意,没有边界;治理难,难在看不清边界,缺乏治理依据和标准。因此,治乱的关键,就是要为涉企收费划定边界,标明范围。最有效的办法是列出收费清单。为加强涉企收费监管,国家此前已建立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务院部门涉企保证金、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等4张收费目录清单,以提高涉企收费透明度,规范相关主体收费行为。

此次《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在全国层面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明确要求各部门、各省份都要建立相应目录清单,把所有收费都纳入清单并对社会公开,清单之外一律不得收费,让违规收费行为无处遁形。同时要求清单必须包含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收费水平等基本信息,并做到及时更新、动态调整,让企业明明白白、一目了然,以压缩权力寻租空间,推动社会监督和收费主体自我约束,最大程度避免乱收费和隐性收费,让企业把更多资金和精力投入到生产经营中。

收费更透明,经营更安心。《指导意见》提出的重点任务涵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事前建立目录清单和完善评估审核,事中加强常态化宣传解读和跟踪监测,事后完善问题线索的收集和处理机制,形成对涉企收费的全过程闭环监管。同时,针对违规收费多发领域,提出通过规范行业管理、推进行业改革实现源头治理,并推动完善涉企收费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进一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指导意见》还强调要强化部门协同,建立严格的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和违规惩戒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压实部门责任,形成监管合力。

涉企收费,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及对市场的预期和信心,也关系到整个经济的稳定与繁荣。出台《指导意见》,是对企业诉求的积极回应,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的有力举措。相信随着涉企收费长效机制的建立完善,企业将不再为乱收费问题困扰,可以轻装上阵,在市场竞争中释放更大活力。

【观象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