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我想看的大厂都来啦”
“太全面了,面试前还有专人指导”
“简历诊断修改后再投递,成功率up”
“现场还可以体验VR、非遗等项目”
“科技含量非常高”
……
4月13日,为期两天的“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上海站正式启动。
“我选择了你/你选择了我/这是我们的选择……”
伴着由林子祥、叶倩文演唱的经典老歌,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内,人潮涌动,热气腾腾。继3月16日“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大型综合招聘会在广州举行之后,“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再次以实际行动,向外界传递积极揽才信号。
2025年是广东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透过这场在上海举行的招聘会,有三个“意”值得细品。
第一个“意”:“顶配引才团”出马,见证广东诚意。
作为长三角的“龙头”城市,上海不仅坐拥复旦、上交、同济等多所重点高校,汇聚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同时,对周边区域具有极大的辐射作用。
此次广东省以深圳为主力,携华为、腾讯、比亚迪等751家单位来沪,组成“顶配引才团”,岗位总数3.5万个。其中,年薪50万至100万的岗位超4000个,100万以上的岗位超800个。
“顶配引才团”VS“人才高地”。有网友戏称,“这绝对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联合。”
记者在现场也看到,在博士博士后专区第一轮签约中,便有11位来自江浙沪的博士研究生“组团”与比亚迪、鹏城实验室等企业单位现场签约。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刘旭、葛立家都将于今年入职鹏城实验室。他们向深视新闻记者表示,福利待遇、科研氛围、实验环境是他们选择广东、选择深圳最核心的原因。
第二个“意”:前沿科技企业集聚,正合求职心意。
记者现场观察,此次招聘会上,深圳机器人“十三太保”绝对称得上是“人气王”——智平方、乐聚、众擎、优必选、迈步、肯綮、帕西尼、逐际动力等深圳13家具有代表性的人形机器人科创企业“组团”参与,吸引了不少求职者。
毕业于复旦大学的吴宇桐感慨:“广东的机器人企业很多,它们代表了中国一流的水平,我投递了很多算法岗位,希望可以到深圳发展。”
(深视新闻记者陈楠 摄)
纵观整场招聘会,发布岗位科技浓度高,是一大特点。
来自广州、惠州、佛山的树根互联、亿纬锂能、美的等企业,释放大量研发岗位,满足高水平人才的求职需求。
除了上海及其周边省市高校外,还有山东大学、南昌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等高校领导亲自率队,组织应届生集体到招聘会现场求职。
山东大学硕士毕业生任程庆表示:“我比较倾向人工智能、机器人算法相关岗位,大湾区在这方面的机会很多。”
第三个“意”: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展现大省情义。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确保青年就业水平总体平稳。
今年,全国将有1222万名高校学生毕业,同比增加43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基数,如何夯实这一民生之本?
经济大省率先担当。
在今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提出以“粤聚英才、粤见未来”为主题,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拿出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
全国两会期间,广东代表团开放日上,省委书记、省长、副省长、广州市委书记、深圳市长又广发“英雄帖”,向有志青年发出逐梦广东的盛情邀请,释放出广东求贤若渴、爱才惜才的真挚诚意。
“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既是夯实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人才基座、人才底座的长远之计,更是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担当之举。
目前,广东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9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1900多万户经营主体、830多万家企业,对各类人才无比渴求,为人才发展也提供无限可能。
会场内人声鼎沸,展位前门庭若市,招聘官、求职者的双向选择,打破了区域限制,揭开了“人才湾区”新的叙事篇章。
会场之外,长江奔涌,珠江潮起,相信这场招聘会将带动长三角、大湾区之间的人才流动,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主笔 / 李婷
记者 / 梁文慧 刘韦彤 郭锦标 陈楠
排版 / 李婷
审校 / 毛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