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实时讯息 >

【原创】不断提升边疆治理能力和水平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2 10:32:00    

作者 李诚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系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考察云南,多次对云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云南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2025年3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民族众多,要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切实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就边疆治理作出“促进共同富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固”的工作部署,我们必须统一思想、统一目标、统一行动,必须从时代性、全局性、系统性、差异性、实践性五个方面,深刻把握其中蕴含的边疆治理的多元意涵,不断增强提升边疆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准确把握时代性方位,解决边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夯实边疆治理的经济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和2020年考察云南时要求围绕“三个定位”“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今年3月考察云南时要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为云南正确认识和把握在全国发展大局的地位和作用校准方向、明确航向,明确了新发展阶段云南边疆治理的目标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云南边疆各族群众与全国同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云南既有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矛盾和短板。化解这一矛盾,就要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也是边疆治理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农村贫困人口量大面广”“做好云南民族工作最大的挑战是少数民族发展普遍比较滞后”,2020年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属于欠发达省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2025年考察云南时强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群众增收”。在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的新阶段,伴随着边疆城镇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加速推进和沿边开发开放的不断拓展,边疆社会流动性增强,利益关系和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边疆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加强烈,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也将更加凸显。

边境兴则云南兴,边民富则边防固。我们要牢记嘱托,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着力打造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在促进共同富裕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不断夯实边疆治理的发展基础,兜牢兜好民生底线。

二、切实增强全局性视野,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局,以边疆治理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

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推进,沿边地区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的水平不断提升,边疆地区成为我国与周边国家构建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的重要空间和互利合作的重要平台。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太平洋、印度洋地区开放的重要通道和前沿,是维护祖国西南安全的屏障,在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安全和发展的核心利益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中,云南如何统筹好安全和发展,在守好维护国家安全和边疆稳定底线的同时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成为新发展阶段边疆治理中需要破解的关键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2020年考察云南时强调“以大开放促大发展”“加强同周边国家文化交流工作,促进民心相通”。在今年考察云南时,习近平总书记将“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作为“三个定位”之首,要求“进一步拓展与周边国家科技、人才、医疗、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对南亚东南亚的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要求云南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等国家重大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与此同时,在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和四次回信中,始终嘱托云南要全力做好维护边疆国家安全工作,从2015年提出“确保”边境地区安全稳定,到2020年要求“切实维护”边疆稳固,2025年则强调要“坚决维护”边境安全,对云南履行好为国守边的政治责任提出更高要求。

新发展格局下,边疆治理必须跳出边疆看边疆,把云南边疆治理置于国家安全发展和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整体大局,在履行好强国固边的政治责任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与周边国家互动交流的广度、深度,着力构建以安邻睦邻富邻为目标的周边命运共同体,以共同发展促进睦邻友好,以共同安全实现自身安全。

三、深入理解系统性逻辑,把握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内在关联,找准边疆治理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边疆治理是国家(政府)运用国家权力并动员市场、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及各民族成员等不同主体的力量共同解决边疆问题的活动与过程的总和,在内容或任务上主要包括边疆发展、边疆稳定、边疆安全三个方面。

首先,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的三次重要讲话、四次重要回信中,始终贯穿着边疆治理目标任务这条主线。2020年和2025年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中,要求云南“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持续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2019年4月10日,给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群众回信,勉励他们“同心协力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2021年8月19日,给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要求“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2024年9月24日,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回信中提出“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回信,紧扣边疆治理的核心内容,针对性地作出要求部署。

其次,从边疆治理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来看,体现了云南边疆治理在国家治理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2015年考察云南时提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云南更好发展”,2020年考察云南时强调“正确认识和把握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2025年考察云南时要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体现了云南边疆治理的任务目标与国家治理战略的与时俱进,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国先治边”的边疆治理战略思想的生动实践。

最后,从总体目标与边疆治理的内在关联上看,“一个跨越”“三个定位”和“开创发展新局面”不仅是统揽全省各项工作的总纲,而且与边疆治理的具体目标任务相互关联、相互贯通,为推进新时代云南边疆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引。我们要紧扣“3815”战略发展目标,抓住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这个核心任务,结合云南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找准切入点,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工程,聚力打造边境幸福村升级版,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夯实边疆治理的经济基础;要聚焦“三个定位”,瞄准“开创发展新局面”总体目标,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强边固防、打击跨境违法犯罪等方面集中用力,找准着力点,靶向治理,有针对性地完善细化边疆治理体系,不断提高边疆治理能力和水平。

四、牢牢把握差异性特征,深刻认识云南边疆治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着力提升边疆治理现代化水平

边疆治理具有治理区域的边疆性、治理主体的民族性、治理环境的复杂性三个突出特点。新形势下,边疆地区既要加快自身经济发展,又要承担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责任,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保发展成为新时代边疆治理的新使命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考察云南时总结了云南的四个突出特点,在今年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云南民族众多,要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边境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山水相连,无天然屏障,多以山脊、河流、田埂、道路、桥梁为界,形成我国陆地边疆少有的“一寨两国、一井两国、一屋两国”的独特景观,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复杂。因此,云南边疆治理要具有因地理、人文和周边环境复杂性而体现出的个性化差异化特征。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提出的“持续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固、边境安全”的重要要求,必须立足云南新省情和边疆治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既要认识和把握边疆治理的规律和特征,又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作示范为引领,聚焦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群体,围绕实现共同富裕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和打造边境幸福村升级版;围绕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实践路径深入开展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大力营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良好环境;进一步优化边疆治理结构,完善边疆治理机制,提高边疆治理效能,全面构筑同守共建、厚重稳固的边境治理新格局。

五、贯彻落实实践性要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边疆治理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既是推动新征程云南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总遵循总指引,更是深化“三个定位”建设和开创云南发展新格局的施工图和任务书,为推动新时代边疆治理现代化提供了行动指南,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边疆治理的实践性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对于不断提高边疆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大意义和工作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中都明确强调要加强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2015年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要实现富民强省、稳边固边的目标,关键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020年考察云南时进一步要求“完善党的领导制度,纵向要到底,横向要到边,不能留空白。”在今年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党的领导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要求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重要讲话精神作出全面部署,要求“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深化清廉云南建设”“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要以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的抓工作“三部曲”推动党建引领边疆治理落地落实、见行见效。要学习总结推广临沧市边疆基层党组织体系网与基层社会治理网的“两网融合”、德宏州“十联户”网格治理、版纳州回都村民族纠纷“三解”方式、普洱市孟连县“宾弄赛嗨”民族团结互助机制、文山州西畴县党建引领“三必到四必访”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等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经验,以“固阵地”为前提,持续加强边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与管理;以“强机制”为关键,不断完善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机制,探索推进“党建+网格+N”基层治理机制创新;以“提能力”为根本,锻造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群众认同、本领高强的边疆基层干部队伍,不断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领导基层治理的组织力、凝聚力、号召力和影响力。

[本文系2024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云南边疆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机制优化与效能提升研究”(项目批准号:ZD202402)和2025年度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重大课题“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的机制构建研究”(课题编号:2025YNDXXJ01)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苏宇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