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实时讯息 >

草木本心 且歌且行——潢川二中优秀学子的初中时光印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5 11:34:00    

初中三年,从不是“两点一线”的单调重复,而是“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自在生长。二中的校园,我总爱在课间绕着教学楼走一圈,不必说春草潜滋暗长,想起“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更不必说夏雨打在玻璃窗上,联想“声音的共振”;不曾忘那次湖心亭赏雪,亲眼所见更叹服“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才华。这些看似与课本无关的瞬间,反而成了思维的“缓冲带”,让紧绷的神经得以舒展。

与师长的相处,对平日稍显腼腆的我来说更似“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行远自迩,受益匪浅。记得语文老师在我周记本上批注:“文字当有骨,亦当有温”,这句话后来成了我对待知识的准则;解数学题不仅求答案,更要品“逻辑推演的严谨之美”。同学间则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我们在晚自习后围坐讨论《岳阳楼记》的忧乐情怀,在雨中操场发出即兴的诗句,过往生活的种种,思想碰撞出的火花,比成绩单上的数字更动人。

古人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针对如何学习,三年摸索,我深谙“方法比用力更重要”。《礼记》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箴言,恰是我三年的方法论。

“博学”在广涉猎。不只是课本,我床头总堆着《全球通史》、《古文观止》的白话译本,四大名著等各类书籍。这些“闲书”让我发现,数学公式藏在生活实际,文言文中凝着古人的哲思,知识本就是一张互联的网。

“审问”在敢质疑。我多次和好友一起找老师争论,探究成像大小,辨析摩擦力方向。就像朱熹说的“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疑问不是绊脚石,而是查缺补漏、撬开真理的支点。

“慎思”在错题里。感谢一开始老师的引导,要求每次考试后把错题分类,写错因是“概念不清”还是“计算失误”,用双色笔修改。这一要求后来渐渐融入习惯,同类题就能做到几乎零失误。错题本于我,不是负担,而是“成长的年轮”。

“明辨”在找规律。学历史时,我不死记时间,紧跟老师步伐琢磨技巧;学英语时,将近似词汇总利用散步、排队的碎片时间一瞥,就很容易记牢。

“笃行”在守节奏。初三复习时,他律助我准时起床,雷打不动花十分钟规划主要任务,晚自习最后30分钟用来“复盘”,在脑子里过一遍当天学的重点。即使任务很重,从不熬夜刷题,在“平衡”里找节奏,因为深知“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饱满的精神比硬撑的时间更重要。

站在初高的节点回望,更明白“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深意,我也将要踏入更高的学府学习。短期而言,我会先做好化学必修一的预习,为后日的进步准备“效率的催化剂”。长远来看,愿做“扎根大地的树”而非“随风飘摇的草”。我向往用科学知识解答生活的困惑,如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要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胸怀理想,求真务实,满怀激情,锲而不舍地向前发展。

非常有幸,通过潢川二中三年的学习(九年级在西校区),在2025年中招考试中,我与李长恒同学一道以裸分713分的优异成绩夺得全县第一名,知道了这个成绩,我很兴奋,也很满意。当初对潢川二中(西校区)的向往瞬间都化为了感动感谢!马上就进入高中了,三年后我们再决战高考,相信我俩会继续努力,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我的母校——潢川二中。

中考不过是征途上的一块路碑,真正珍贵的,是在二中三年里学会的:如何在喧嚣中守住内心的节奏,如何在知识中找到与世界对话的方式,如何让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有温度。前路漫漫,惟愿带着这份初心,继续“且歌且行且从容”。

——潢川二中九(19)班 吴振豪

(通讯员 杨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