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网络诈骗披上“校园贷”“兼职”的糖衣,如何让大学生练就“火眼金睛”?
4月1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反诈课”在内蒙古大学掀起热潮,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赛罕区分局反诈民警与05后学子展开智慧交锋,让反诈安全防线在欢声笑语中悄然筑牢。
“同学,什么是‘工具人’?”
课堂上,大屏幕呈现着某地大学生为骗子提供银行卡获取报酬的典型案例,现场学生屏息凝神,仔细阅读着。反诈民警小郝同步拆解骗局:“骗子利用大学生找兼职工作需求,假装提供合法合规的工作,进而诱导大学生向其提供银行卡、电话卡等,使其成为‘工具人’。”
反诈民警小张将课堂变为“反诈解剖室”,将校园高发案件类型逐一进行解剖,网络贷款、兼职刷单、冒充熟人诈骗等陷阱......随着PPT展示出某大学生因“注销网贷账户”被骗12万元的转账记录截图,教室里发出一片惊呼。“接到自称公安要求转账的电话,正确做法是?3、2、1,请回答!”张警官话音刚落,后排男生站起来大声说道:“挂断后拨打110核实!”
在持续两小时的课堂里,“国家反诈中心APP”下载量新增100余次,4名同学主动报名成为反诈志愿者。内蒙古大学警务室民警幽默地说:“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教会同学们识别披着羊皮的狼。一直以来,高校警务室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维护校园政治安全的主阵地,是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桥头堡,更是筑牢校园安全防护的屏障,维护全校师生安全,促进学校发展,是它不变的使命担当。”(文/王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