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实时讯息 >

青岛连续“出手”:稳工业、促消费,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7:19:00    

制造业既是提振消费的供给端,也是稳定经济的重要压舱石。

近段时间,青岛制造业政策密集发布。

3月底,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全市7部门联合印发《青岛市工业稳生产优供给促消费行动计划》;

几天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全市5部门联合印发《青岛市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实施方案》;

4月初,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青岛市推动传统优势制造业优化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2025—2027年)》;

一套政策组合拳展现出青岛当下聚焦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多向度发力。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2月,青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35个大类行业中25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71.4%。更高质量发展的青岛制造业,已经成为青岛经济增长最坚实的支柱。

抢抓“两新”机遇

去年以来,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两新”)成为国家经济工作的重要发力点。

青岛是制造业大市,且具有家电、汽车等产业优势。用好“两新”机遇,既能助推青岛企业更好开拓市场,也能带动企业生产制造能力加快升级。

根据《青岛市工业稳生产优供给促消费行动计划》,青岛从三方面提出11条举措,大力推动工业稳产优供,以此加快推动工业企业设备更新,助推消费品以旧换新。

围绕推动设备更新,鼓励企业进行生产设备更新改造,大力落实技改投资奖补政策。青岛将对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重点项目,按照设备投资额不超过20%的比例给予奖补。对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并符合相应标准的,按照年度设备投资额12%的比例给予奖补。

值得注意的是,青岛对汽车行业改造升级专门进行了部署,将支持整车企业开展智能化、电动化改造,加快导入新车型。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力争达到25万辆。

奇瑞青岛工厂智能化生产线

围绕优供给,青岛将持续培优塑强特色产业和优势品牌。针对智能家电、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顺应科技、时尚、绿色等消费升级趋势,聚焦健康、育幼、养老等民生迫切需求,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围绕支持以旧换新促消费,升级消费电子产品被放在首位。青岛将依托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加大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迭代升级智能家电、消费电子等创新产品。

做好“优势”文章

传统优势产业是青岛制造业的基石。在制造业升级发展的进程中,传统优势产业对于稳固产业基本盘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传统优势产业找准方向,也能孕育出新质生产力。

去年以来,青岛发力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加快“焕新”就是其中的重要课题。《青岛市推动传统优势制造业优化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2025—2027年)》就是以此为出发点,谋划了今后三年青岛的路线图。

实施方案聚焦石化、钢铁、建材、装备、轻工、纺织等传统优势制造业重点领域,提出将实施21项措施,推动传统优势制造业质量效益全面优化。

青岛的目标是,到2027年重点行业先进产能占比超过6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76%、工业重点领域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突破38%。

具体来说,青岛将以高端化提升促进结构升级,以智能化改造促进数字赋能,以绿色化转型促进节能降碳,以集群化发展促进生态融通,协同推进前沿技术应用、标准质量引领,提高先进产能占比和全要素生产率,努力塑造传统优势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聚焦高端供给,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支持产学研协同攻关,加快突破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材料等“卡脖子”技术,推动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等研发应用,到2027年,新增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100项以上。

深化数智赋能,以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改城市试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为契机,推动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大力发展工业电商、工业会展。到2027年建成25家以上国家级智能工厂、12个左右省级“产业大脑”。

海尔依托工业互联网加速向物联网企业转型

推进绿色转型,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推广能效领跑者模式,争创更多绿色制造标杆企业。“十四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2%左右,到2027年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幅大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幅。

提升集群能级,依托石化、轻工等优势领域,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打造雁阵式产业梯队。

夯实“制造”根基

制造能力,是制造业竞争永恒的焦点。以“多快好省”的方式完成生产制造,是制造业企业最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作为“未来制造”的重要场所,智能工厂将是下一步企业生产制造能力较量的关键。

《青岛市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实施方案》出台,所瞄准的就是未来制造业竞争的这一主战场。

作为国内最早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城市之一,青岛在智能工厂建设上已经有较好的基础。在前不久国家公布的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认定名单中,青岛的中车四方股份工厂、海尔智慧电器工厂、海信日立工厂、海信视像工厂、海尔中央空调工厂、中加特电气工厂、海克斯康工厂、青岛特钢工厂等8家工厂入选,数量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海信日立黄岛灯塔工厂

此次出台的这一方案,旨在落实国家对智能工厂建设所作出的新一轮部署,在前期企业探索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分层分级系统性、规模化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加速制造业智能化变革。

实施方案提出,分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和领航级4个层级推进智能工厂培育建设。

基础级智能工厂指通过部署必要的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实现核心数据实时采集、关键生产工序自动化、生产与经营管理信息化,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自评估达到二级水平的,原则上即建成基础级智能工厂。

先进级智能工厂较基础级更强调数字化网络化集成能力。企业通过广泛部署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实现生产经营数据互通共享、关键生产过程精准控制、生产与经营协同管控。

卓越级智能工厂则更进一步,强调设计生产经营数据的集成贯通和生产过程的在线优化。工厂要持续强化数字化网络化优化能力,面向智能制造典型场景体系化部署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供应链全环节的综合优化。

领航级智能工厂面向未来制造模式探索,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与制造全过程的深度融合,实现装备、工艺、软件和系统的研发与应用突破,推动研发范式、生产方式、服务体系和组织架构等创新。

青岛的目标是,到2027年,青岛建设基础级智能工厂500家以上,认定先进级智能工厂100个以上,打造卓越级智能工厂20个以上,培育领航级智能工厂4个以上。

记者|孙欣

来源|青报观象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