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英(中)和丈夫、婆婆在一起。(赵恩峰 摄)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张艺馨、赵盛迷、陈雨淳
“趁早上一点时间,去茶园看看,有些地方该修剪了。”见到陈朝英,是2月24日10时许,她刚从地里回来,一边磕了磕解放鞋上的泥巴,一边招呼我们进屋。
时值早春,恩施市白果乡见天坝村青龙咀气温很低,漫山遍野的茶树才冒出些许芽头,不见山花点缀。
二十年来,眼前这个年过五旬的女人,凭借一己之力撑起一个家。
“是你让残缺的生命,拥有了最完整的人生”
推开门,屋内炉火正旺、暖意融融。沙发上,坐着陈朝英82岁的婆婆黄玉梅。
见有客人来,老人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撑着椅子艰难起身。同行的见天坝村委会副主任柯惠常连忙扶她坐下,唠起家常。
本就行动不便,加之患有发膜炎,黄玉梅基本丧失了行走的能力。陈朝英走进里屋,很快就推着穿戴整洁、坐着轮椅的丈夫方继永出来了。
在火炉旁,陈朝英拧干毛巾,递在方继永左手上。“这只手能简单地拿一些物件。”说完,她又拉起方继永的右手,轻轻搓洗。
洗完脸,陈朝英去到厨房。不一会儿,她就端出两碗鸡蛋面,递到方继永和黄玉梅面前。
不料,黄玉梅老人怏怏不乐,“我不吃,先没问我。”“她感冒了,不爱吃东西。”陈朝英微笑着小声解释说。
陈朝英(右)给婆婆洗脚。(赵恩峰 摄)
一系列看似简单的操作,陈朝英已经持续做了很多年。
前不久,方继永在社交媒体上说过一段话:“我的轮椅旁,是你日复一日的照料,那熬红的双眼、满手的老茧、酸痛的腰背,我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你说‘有你在就是家’,而我想说,是你让残缺的生命,拥有了最完整的人生。”
全文没有一个“爱”字,却饱含深情。
这个家庭的变故发生在2006年,正值壮年的方继永在隧道施工中发生意外,颈椎受伤导致瘫痪。同一年,婆婆黄玉梅腰椎受伤,行动能力大不如前。
“爸爸拉尿在铺上,妈妈要打我。”陈朝英至今记得,这是当年小儿子方磊情急之下和邻居说过的一句话。
由此,这个家庭的困境可见一斑。
那一年,陈朝英33岁,她的大儿子方睿10岁、小儿子方磊2岁多。
“最亏欠的是两个孩子”
“开始几年最难。”陈朝英回忆,丈夫瘫痪卧床,婆婆需要照料,两个孩子尚小。
一家人生计需要维持,陈朝英还得腾出手来挖田种地、四处务工增加收入……采茶季节,她时常安顿好家人生活,天不见亮就带着干粮出门,只为多摘一些茶、多卖一点钱。
陈朝英(右)在地里干活。(赵恩峰 摄)
面对困境,陈朝英一往无前,直面风雨,将这个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陈朝英感动了社会各界,先后被见天坝村委会、见天坝老年协会等评为“优秀村民代表”“好媳妇”“敬老、爱老、助老先进个人”。2014年,陈朝英加入中国共产党。两年后,她被中共白果乡委员会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最亏欠的是两个孩子。”陈朝英说,相较同龄人,他们吃了很多苦。
方睿初中毕业后,向母亲表达了放弃读书、外出务工的想法。“那一夜,娘俩彻夜长谈。”陈朝英说,两个人边说边哭,最终让他改变想法坚持读书。
母亲的辛苦与坚韧,孩子们怎会没有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上大学时,方睿揣着1.4万元学费,准备改变计划去学学费较低的汽修专业。被老师发现后,及时联系陈朝英,经反复沟通,才最终确定学习既定的专业。
“理解孩子的心情。”陈朝英说,虽然多出些钱,多苦一点,但不想孩子太委屈自己。
脱贫攻坚期间,陈朝英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陈朝英参加驾驶、编织等劳动技能培训,担任护林员;孩子享受教育扶贫政策;还有低保、残疾人护理补贴、高龄补贴等各项政策落实,左邻右舍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大大缓解了她家的困难。
陈朝英一家人在一起。(赵恩峰 摄)
2017年,方睿大学毕业后顺利就业。如今,方磊正在继续完成大学学业。他几乎每年都获得奖学金;还在学习之余做家教挣钱,缓解家庭压力。
“有什么事都是找我”
“这个家全靠她,从不埋怨,我问她苦不苦,她笑笑说,‘苦是苦,孩子也都大了,我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这句话,是方继永写在社交平台上的。
2020年,她多了一位“战友”。在特殊情况下,茶叶滞销、出行困难,家人的药也快断了。陈朝英四处借款购置了一辆皮卡车,见证着陈朝英与命运的顽强抗争。
陈朝英夫妻俩。(赵恩峰 摄)
“从家到两河口集镇20分钟、到白果乡集镇60分钟。”陈朝英说,一般情况下就守候在家,一旦左邻右舍有啥急事,他们就迅速出动。
“收费吗?”记者好奇地问。
“不收。”陈朝英肯定地说,“能帮一点是一点。”
在汛期,陈朝英顶风冒雨清理公路边沟,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每年两次维修两公里通组公路,陈朝英一呼百应,大家纷纷出资出力。
人的精气神是会“传染”的。前些年,方继永硬生生练成了左手焊接技术,为乡亲们提供义务焊接服务、帮助修理小型农机具,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方师傅”。
方继永(左)在焊接农具。(赵恩峰 摄)
“身体不行,脑壳还灵光。”陈朝英表扬方继永,爱意溢于言表。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邻居唐昌耀,是方继永的表叔,没有正面回应记者——“陈朝英怎么样”,他说,为人嘛,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
在精心呵护小家的同时,陈朝英逐渐成长为青龙咀的“当家人”。她骄傲地说:“有什么事都是找我。”
采访尾声,记者问了陈朝英三个问题:
这些年,最难的是什么事?
——“最难的时候就是去医院做手术,没人陪护,就连签字的人都得找人帮忙,内心的那种孤独,难以言表。”
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
——“家人身体逐渐好转,两个娃娃没给我找麻烦。”
这以后,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把这条泥巴路硬化了。”
最后,记者让方继永评价一下陈朝英。
——“善良、孝顺、乐于助人。”这个憨厚的汉子嘴里蹦出八个字。
记者手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张艺馨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陈朝英的故事,可以让人确信这句话是误传了。
厄运来袭,如何抉择?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种选择。
如果不是陈朝英这么多年的坚守,这个家庭将是另外一个故事。但她的字典里没有“如果”,只有“面对”。
历经磨难,看不到半点颓废。陈朝英心中有情,眼里有光。若非亲眼看见,陈朝英乐观的态度甚至让人怀疑,她究竟是不是经历了这么多?
心境决定环境,心态决定状态。
面对遭遇灾难的丈夫,陈朝英不离不弃、精心呵护;面对孩子,陈朝英含辛茹苦、抚育成长;面对身体不便的婆婆,陈朝英百般孝顺、抱进抱出;面对需要帮助的乡邻,陈朝英挺身而出、全力以赴……
于己,陈朝英像钢铁一般,撑起风雨飘摇的家;于人,她亦有似水的柔情,给予丈夫、婆婆、孩子精神力量。她感动的,何止家人。窃以为,再华丽的辞藻都不足以形容她。
记者最后问及的三个问题,前两个的答案是真情流露,第三个答案则体现了陈朝英“兼济天下”的情怀——希望乡亲们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走得更稳。
本是弱女子,她却活成了“伟丈夫”。
应该说,陈朝英是幸福的人,是一个充盈爱意的人。生活貌似亏待了她,她却始终保持奋进的姿态,印证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