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实时讯息 >

山海不为远,心安即是家——2025两岸青年峰会侧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4 18:26:00    

当八达岭的晨光遇见阿里山的云海,当京剧的唱腔和着歌仔戏的悠扬,两岸青年再度跨海相聚,共赴“青春之约”。

7月3日,2025两岸青年峰会在北京拉开帷幕。(中国台湾网记者 尹赛楠 摄)

7月3日,2025两岸青年峰会在北京拉开帷幕。本届峰会延续“携手绘青春 奋进新时代”主题,来自海峡两岸的各界人士和青年代表700余人出席开幕活动。在这热情似火的盛夏时节里,两岸青年携手并肩、同心同行,以昂扬的风貌奏响希望的节拍,用奋斗的薪火点亮美好的未来。

自2018年以来,两岸青年峰会已成功举办六届,成为两岸青年才俊畅叙友情、碰撞思想、展望未来的大舞台。峰会创办至今,累计举办两岸青年交流活动约150项,吸引6000多名两岸青年热情参与,为推动两岸青年交流合作走向深化,加速融合、增进同胞理解、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8年,台湾青年李伟国人生中第一次跨越海峡来到祖国大陆,从此便与这片“故土”结下了不解之缘。“跨越那一汪海峡,你才知道世界有多大。”李伟国说,从2016年至今,自己见证了祖国大陆经济科技实力的飞速增长。“移动互联网、新能源、新基建、中国航天……大陆每一个巨大的转变都真实地发生在我们眼前,我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亲历者。”

从房地产销售到台青创客,李伟国结识了许多初来乍到的台湾青年,为他们提供帮助。“我已经连续多年参与两岸青年峰会,在这里,我向大家分享自己在大陆打拼的经历,也倾听到了台青们在彼此交流交往中的心声。”李伟国说,台湾青年认准了就要扎根融入大陆,在这里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实现深度融合,这样对未来更有帮助。

两岸各界人士和青年代表700余人出席开幕活动。(中国台湾网记者 尹赛楠 摄)

此心安处是吾乡,心安之处即是家。

近年来,祖国大陆始终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与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青年提供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舞台。如今,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来到祖国大陆学习、工作、创业,融入这片热土,实现人生梦想。

“祖国大陆早已成为我人生中的‘第二故乡’。”作为一名“台商二代”,刚刚荣获2024年度“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的台湾青年许雨婕说,父辈们为两岸发展作出了贡献,我们这一代也要努力打拼,跑好历史的接力棒,共同推动两岸交流融合。

体育交流作为两岸交流融合的重要一环,不仅拉近了两岸民众的距离,也促进了两岸竞技水平的提高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去年的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以40金27银24铜的优异成绩,创下参加境外奥运会的最佳战绩;中国台北代表团也以2金5铜共7枚奖牌的成绩实现突破。两岸运动健儿们在奥运赛场奋力拼搏,绽放青春,谱写了中华民族新的荣耀篇章。

在昨天的两岸青年峰会主论坛环节,京台青年体育文化节正式启动,为两岸青年开展双向、多维、深度的体育交流合作搭建了新平台,注入了新动能。

“无兄弟,不篮球!”作为亲历两岸篮球交流的运动员,翟小川的话语掷地有声,承载着数十载两岸球员“以球会友”的温情记忆。从早年的李学林到如今的陈英俊,首钢队里台湾球员活跃的身影早已成为两岸体育交流的缩影。他至今记得与李学林同住三年的日子,“他的基本功太扎实了,尤其是后卫技术,让我明白篮球不只是力量对抗,更是技巧与智慧的结合”。

两岸学子同唱《住在心里的人》。(中国台湾网记者 尹赛楠 摄)

这样的交流从来不是单向的。首钢青年队曾多次赴台比赛,球员们带着大陆的篮球理念走进台北的球场,也带回了台湾青年对篮球的执着与热爱。正如翟小川所说,体育是最好的桥梁,穿上球衣,我们都是为热爱拼搏的兄弟。

而这份“兄弟情”,在冬奥冠军武大靖的分享中得到了更深的诠释。“2018年平昌冬奥会夺冠时,看台上两岸同胞一起欢呼的瞬间,我突然懂了‘更团结’这三个字的重量。”他在峰会上提起与台湾冰雪运动员的技术交流,“他们对动作细节的打磨、对项目的热爱,和我们一模一样。”从平昌的五星红旗到北京冬奥的“一起向未来”,体育让不同地域的青年在“更高、更快、更强”的追求中,读懂了彼此眼中的热爱与执着。

“7年前,我曾在夺冠后说,这枚金牌属于每一位为中国冰雪付出的人。今天我想说,新时代的荣光,属于每一个敢于追梦、敢于担当的两岸青年。”武大靖说,两岸青年本就是同根同源的一家人。只要我们携手合作,必将迸发出更大的能量。就像滑冰比赛当中的接力赛一样,只有每一个人都全力以赴,才能最终赢得胜利。

“不管出生在哪里,我们的文化根脉从来没有断过,是任何人都去不掉也阻绝不了的;中华文化能够走过五千年,是因为总有人在守,守住信念,守住文明,也守住一个民族对未来的希望。”

不久前,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再度率台湾青年参访大陆,让新朋老友又一次重逢,接续两岸青年互学互鉴、携手打拼的“青春佳话”。从福建“三坊七巷”到甘肃“河西走廊”,台湾青年在莫高窟的壁画前动情地说,“原来中华文明离我们这么近”。“两岸年轻人可以从一次次的交流中,把理解变成连结,把文化变成共同的未来,共同守护、传承、弘扬、光大中华文化。”台湾青年郑同学如是说。

参加活动的青年现场观看机器人表演。(中国台湾网记者 尹赛楠 摄)

在敦煌,台湾青年目睹飞天壁画里的线条如何穿越千年,与台湾庙宇的彩绘找到呼应;在武威文庙,台湾青年抚摸着张骞出使西域的史料,突然明白课本里“丝绸之路”的壮阔意涵。莫道边城无故事,高悬丹壁映千秋。“以前总觉得历史很远,直到脚踩在这片土地上,才懂得自己是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台湾青年李同学说,“莫高窟的风沙吹过五千年,吹到我耳边,仿佛在说‘欢迎回家’”。

马英九文教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回忆说,“记得我们在大陆乘坐高铁时,曾有一位同学询问乘务员‘为什么窗外风景不晃’,当得知是‘减速玻璃’的技术时,他说‘原来大陆的发展早就不是想象中的那样’”。打破信息茧房的,从来不是说教,而是亲眼所见、亲脚所踏的真实。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情契者不以岁月为迁。

回首两岸开放交流近40年的光阴,无数台湾青年以奋斗的身姿,跨越浅浅的海峡,来到祖国大陆追梦、筑梦、圆梦,留下了一段又一段感人至深的青春佳话。放眼未来,两岸青年必将在民族复兴、国家统一的征程中并肩前行、携手奋进,谱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而这场“青春之约”,从来不是终点,而是下一次相聚的起点。

来源:中国台湾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