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红茶制作技艺、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彝族刺绣、白族扎染技艺、纳西族民歌、南涧跳菜、赶马调……4月30日下午,云南省非遗巡展(第二十四期)暨“茶香云南·共享非遗”展示活动在临沧市凤庆县文庙广场启幕。4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齐聚凤庆,以茶为媒,共话非遗保护与产业发展。
活动现场,滇红茶初制工序展示区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游客们依次参观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见证一片茶叶到一盏滇红茶的蜕变之路。
1938年,著名茶叶专家冯绍裘在凤庆成功试制出第一罐滇红茶,开启了我国大叶种红茶的先河;1952年,凤庆被列为出口红茶基地县,曾创下“一吨茶叶换十吨钢”的出口佳话;1958年,顺宁茶厂创制了滇红特级功夫茶,次年被国家定为外事礼茶……八十多年来,一代代“滇红人”传承技艺,艰苦奋斗,相继创制了“经典58”“滇红1938”“中国红”“野生红”“滇红螺茶”“滇红金针”等系列产品,不断让滇红焕发新的生机。2022年11月,滇红茶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未来,我将继续扎根茶乡凤庆,以手传艺、以心授徒,培养更多优秀的制茶匠人;积极探索非遗传承创新之路,推动滇红茶制作技艺与现代生活、新兴产业深度融合,让这一人类非遗瑰宝在新时代焕发更强生命力。”滇红茶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成仁说。
茶香悠悠,文脉绵长,共享非遗,共赴未来。此次巡展,不仅是云南非遗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场跨越地域的文化对话,凤庆县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相信这场震撼心灵的文化之旅,能让更多人走近非遗、了解非遗、珍视非遗,共同推动非遗保护与产业发展、旅游经济的深度融合,绘就一幅‘以文塑旅’的美丽画卷。”
云南网记者 张耀予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