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实时讯息 >

挤干安全生产培训的“水分”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6 04:53:12    

日前,重庆市组织开展对全市98家安全培训机构的全覆盖复核检查。经复核,9家安全培训机构被淘汰。近年来,一些机构的安全培训出现了“走过场”、考试把关不严格甚至涉嫌考试作弊等行径,严重扰乱正常安全生产秩序,导致一些安全技能不足的人员进入有关岗位,给安全生产带来风险隐患。(3月21日《工人日报》)

安全生产培训本应是守护生命的必修课,却在某些地方被异化为敷衍应付的“走过场”。重庆市近期曝光的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致死伤事件,暴露了安全生产培训领域的顽瘴痼疾。这种将生命安全视为儿戏的培训乱象,揭示出监管缺位、利益驱动、责任虚化等多重问题,更折射出守护劳动者生命安全的紧迫性。

安全生产培训乱象滋生,根源在于尚未形成规范有效的约束机制。显性与短期的经济效益诱惑,让企业缺乏对安全投入的理性与长远考量,一些企业甚至将安全培训视为可有可无的成本负担,刻意压缩培训经费和时间。而降低培训标准也意味着培训机构将会获取更高利润,利益驱动下,部分培训机构与企业结成畸形的共生关系。这种被扭曲的供需关系,使得安全培训沦为形式主义。

监管缺位加剧了乱象蔓延。传统监管手段难以覆盖线上培训等新兴业态;处罚力度不足使得违规成本偏低……诸多漏洞为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重庆市为此编制实施两项地方标准,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培训和考试场地、设备、师资等硬性要求,强化机构主体责任。这些举措让监管有章可循。同时还应建立动态考核机制,对培训机构实行“红黑榜”公示,对违规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在考试环节,可推广AI监考等技术手段,杜绝替考舞弊空间。

挤干安全生产培训“水分”,须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责、社会协同的多元共治体系。政府部门应加快完善法规标准体系;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应将安全培训融入企业文化与管理流程,尤其要将安全意识内化为企业基因,变制度为习惯;行业协会应发挥桥梁作用,推动建立培训质量评估认证体系。

生命安全容不得半点“水分”。从重庆市的专项整治行动到地方标准出台,彰显了政府整顿培训市场的坚定决心。但要实现长治久安,还需持续深化制度改革,构建起覆盖全过程、全要素的安全生产培训生态。唯有让每一次培训都成为守护生命的坚实屏障,才能筑牢安全生产的铜墙铁壁。(张玉胜)

相关文章